前不久,在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首页的校史馆内,60多位从这里退休的老教师站在老校舍的沙盘前,看到今昔巨大变迁无不感怀至深。
今年70岁的中文系退休教授宫业胜是众多参观者中的一员。先进的实验室、高大的体育馆、庞大的藏书量……走在初秋美丽的校园里,眼前的一幕幕让宫业胜不禁回想起当年刚刚跨进学校的场景。
1977年,“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28岁的宫业胜以一位民办教师的身份,考上河北师大中文系师资专科班,因为各种原因他来到了沧州师范大专班就读。“1978年3月开学,我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学校大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沧州师范学校’。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专班,也是学校里唯一的大专班,其余都是中专班。”宫业胜回忆说。
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举国上下百废待兴,可以说学校还没有学校的样子。“两栋小楼,两排平房,据说是计划当作他用的办公楼,改做学校用房,所以教室、宿舍样样都有些不太合适。什么阶梯教室、小教室、自习室更是没见过。我们大专班被安置在学校西南角一个本打算做仓库用的大屋子里。两个班的学生挤在一起上课,只好叫做‘文一、二班’,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至今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宫业胜在校史馆几幅老照片前停下,接着说:“吃饭是‘铁饭桶抬粘粥,大簸箩架窝头’,没有学生食堂,同学们从伙房打饭后再回到教室分开吃。”
硬件设施的简陋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教学资料严重匮乏。宫业胜告诉记者,当时学生上课没有教材,更不用说去借阅参考书籍,大家只好自己动手刻板油印老师的讲义。一些“文革”前出版的旧书也很难找到,宫业胜曾和几个同学分开用垫蓝纸抄写过《论语》。“当时,我们四个同学垫着复写纸每人抄写一部分,拼在一起正好组成四份,得到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感觉非常兴奋。”
1989年初,毕业八年的宫业胜调回母校任教,此时学校已经更名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经过十多年奋力拼搏,学校面貌大为改观,建起了图书馆、体育馆、学生餐厅,更建起了一栋五层的教学大楼,两侧跨带阶梯教室。这些都是宫业胜做学生时做梦也不敢想的。从此,他在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2009年退休。
从中层副职到中层正职,从讲师到教授,宫业胜不仅亲眼目睹,更是身体力行参与了学校的发展建设。“1996年,我担任中文系《形式逻辑》课老师,只有6个班252名学生,5年以后学生就超过了千人。教职员工队伍不断壮大,新生力量不断充实,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越来越多,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各个方面都不断取得可喜的成果。”宫业胜说,学校硬件设施也逐步加强,特别是2007年从老校区搬到新校区,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高等院校的模样。
2010年,对包括宫业胜在内的所有沧州师专人来说,无疑是格外难忘的一年——学校从专科升为本科,正式更名为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首页,这也打破了沧州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如今,学校已发展为拥有18个二级学院,以师范专业为基础,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图书馆现在馆藏纸质图书128万册。学生们尽情畅游书海,再不用像当年我们一样手抄教材了。”宫业胜说。
取得长足进步的不仅是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首页,多年来,沧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河北工专升本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渤海校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在沧州大地成长起来。
从在中学、小学做民办教师,到在大学担任教授,宫业胜亲眼见证了过去“土台子、泥孩子”校园环境一步步走向今天的现代化教学条件,也深深热爱着自己耕耘一生的教育事业。就在2017年,宫业胜还到沧州市第八中学开展了10个课时的《红楼梦述说》辅导讲座,备战京津冀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并帮助八中学子成功斩获团体冠军。“如果可能,我还愿意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宫业胜说。
提示:1977年恢复高考后,28岁的宫业胜成为河北师大中文系师资专科班的学生,来到沧州师范大专班就读。机缘巧合,1989年他回到母校任教,直到2009年退休。几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宫业胜见证了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到沧州师院的变迁,以及沧州高等教育的发展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