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术电化教育传播基地是河北省体育局批准成立的、旨在弘扬武术文化、提升武术运动水平的省级武术研究、传播基地。基地设在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首页,受河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沧州市体育局、武术办领导。省武管中心主任魏新焕、市体育局局长廉晨担任基地总顾问,沧州师院副院长胡连利教授担任基地主任,沧州市武术办主任刘永福等任副主任。
河北省沧州市是刚刚纳入国家级发展战略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它东临渤海,西近太行,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号称京津的南大门,作为畿辅重地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所。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使沧州人民自古就讲武求备,尚武图存,素有“武健泱泱”的美誉和“镖不喊沧”之说。作为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沧州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械门类中,源起或盛行于沧州的就有53个。其中沧州八极拳和劈挂拳被列入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十大优秀拳种,作为武术竞赛的规定套路,向海内外推出。
历史上沧州武林豪侠云集,名家辈出,自明代以来,沧州就有“小梁山”之称。据志书记载,仅明、清两代,沧州就出过武状元8名,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大侠霍元甲、“大刀王五”王正谊、“国术馆之父”张之江、“千斤神力王”王子平等蜚声中外的名宿巨擘,皆出自沧州域。沧州武术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992年,沧州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首批地市级“武术之乡”。2006年,沧州武术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第八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赛事,国内外武术高手云集沧州,成为当今武林的一大盛事。
武术已成为沧州积淀深厚、内容精彩、形式多样、持续久远、受众最多的体育类别。沧州武术的“尚义任侠、忠勇诚信”已成为沧州民众引以为荣的图腾式文化标记,世代相传,历久弥新。沧州丰富的武术资源、浓郁的武术文化氛围、深厚的群众基础、日益扩大的社会影响力为中国武术电化教育研究基地的建立及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厚的研究资源。
基地所在的沧州师院,有着重视武术教育的传播的传统和特色,师资力量雄厚,既有八极拳、劈挂拳、八卦掌、青萍剑等国家级拳种、门派的传承人,又有一批多次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还有一批专业从事武术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有着较为雄厚的师资和研究力量。近年来完成了《二十四式通臂拳》(获河北省体委“科技成果二等奖”)、《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沧州武术志——从民俗志视角切入》、《沧州武术谚语隐喻研究》等科研成果30多项。2009年,沧州师院被河北省文化厅、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教育基地”。近年来在河北省体育局、沧州市体育局的支持下,陆续投入一百多万元购置了录像机、数码照像机、刻录机、投影仪、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等专业电教设备,辟出了一个770平方米的室内场地,用于建设集武术教学、演练、音视频采集、制作等于一体的演播厅。以基地为平台,将武术的教育、研究、传播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了对八级拳等优秀拳种和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拳械套路进行声像技术采集、整理,尝试制作武术视频、动画、动漫、教学课件等数字化下游产品。
基地当前的主要工作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高起点、大力度,主动与国家太极学院项目建设有机对接,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重点课题有机对接,与中华武术国内普及和全球推广有机对接,与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开发有机对接,努力做好武术资源的挖掘整理,积极承接国家和省、市武术科研任务,抓准武术与当代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主动确立研发项目。充分利用挖掘整理的影像资料和科研成果,通过网络手段,建立武术电化教育应用平台,开展武术的社会普及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制作视频、动画、动漫、教学课件等下游新产品,走产业化的路子,“以研养研”,保证基地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发挥沧州师院具有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资格的优势,开展国际培训,以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做出贡献。